7月30日,“人社幫你忙”直播間第99期直播主題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相關政策解讀”,我們邀請了鞍山市社保中心企業職工保險部八級普通管理崗位王思俊,鞍山市社保中心黨政群工作部八級普通管理崗位于明巧做客直播間,為大家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范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等問題進行講解。

直播熱點問題摘錄
一、什么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發展過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前身是國家在2009年實施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及2011年的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城居保),2014年2月,在總結新農保和城居保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決定,將兩項制度合并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主要采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拓寬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資金籌集渠道,強化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完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待遇支付政策,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
二、新農保和城居保有什么區別?
關于新農保與城居保的區別主要在于針對的參保群體、執行時間、繳費檔次、待遇標準等不同。
2009年11月,遼政發[2009]31號《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實施意見》規定的參保群體為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當時省內共三批試點,2009年12月第一批8個縣,2010年10月第二批6個縣,2011年7月實現全省覆蓋。鞍山是第三批,實施時間為2011年7月。繳費檔次100-500元,共5個檔次,基礎養老金55元。
2011年4月,鞍委辦發[2011]9號《鞍山市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規定,城居保的參保群體為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不符合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條件的城鎮非從業居民。實施時間為2011年5月。當時的繳費檔次100-1000元,共10個檔次,基礎養老金100元。
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由哪幾部分組成?
按國家、省相關規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支付終身,交的越多,領的越多。
(一)基礎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省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和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財力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全省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F行基礎養老金全省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154元。這個基礎養老金,定期會微微上調,是不斷變化的,去年是134元,上漲了20元,今年計劃還會上漲20元。
2.基礎養老金高齡補貼。基礎養老金標準對65周歲及以上參保城鄉老年居民予以傾斜,其中:65周歲至79周歲的參保城鄉居民,每人每月加發5元;80周歲以上參保城鄉居民,每人每月加發10元。
3.年限基礎養老金。為引導激勵城鄉居民早參保、多繳費,增加個人賬戶資金積累,提高待遇水平,對連續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含職工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年限),每超出1年,每人每月增發繳費年限養老金2元。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計發系數確定。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目前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